集中精力破题攻坚让人民满意教育的成色更足

今天,我们召开2023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我省“两会”精神,回顾总结工作,分析研判形势,安排部署今年教育工作。

一、2022年工作总结和过去5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也是山西教育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牢牢把握“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战略定位,围绕教育评价改革、考试招生改革、规范民办义务教育等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更加清晰、成效不断显现。一年来,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教师队伍建设和思政课建设工作。省党政主要领导多次就教育工作作出批示,多次深入学校调研指导,为大学生讲授思政课。蓝佛安书记亲自出席全省高考综合改革动员部署会议,主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会议和“百亿工程”专题会议,让我们倍感振奋、备受鼓舞。一年来,“13710”平台交办教育厅牵头的180项重大任务、省政府部署的8项重大抓落实机制,全部圆满完成。

这一年,切实强化根本保证,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全面加强。圆满完成19所高校党委换届任务,为9所民办高校选配党委书记、督导专员,出台《山西省贯彻执行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确保教育领域始终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省委、省政府成立教材工作组,全面加强教材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培育省级党建“双创”单位128个,党建项目化、品牌化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果,辐射带动教育系统党建不断加强。坚持严的主基调贯穿始终,高质量完成省委第二轮巡视整改任务,深入实施清廉学校创建活动,推动清廉要素融入管党治党、办学治校各环节各方面。

这一年,牢记铸魂育人使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落实。持续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开展省级集体备课18场,高校333个宣讲团7000余名成员宣讲1万余场,受众近90万人次,进一步凝聚起广大师生听党话、跟党走的磅礴力量。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立项支持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项目113项,推出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1门,认定省级职业教育思政工作室37个、省级职业教育特色文化育人品牌341个、省级思政微课1772个,全省广大师生思想政治状况持续向上向好。

这一年,大力深化改革创新,教育事业生机活力有效激发。中考、高考改革全面启动,全链条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出台综合素质评价、选课走班、学生生涯规划等系列文件,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全面推进教育法治建设,省政府颁布《山西省学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和处理办法》,职业教育、民办教育、校外培训机构管理等3部地方性法规进入立法程序。全面深化部省合建、省部共建机制,提升省校合作“12大基地”建设成效,持续加强与高水平大学合作,全方位塑造我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这一年,着力回应教育关切,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持续扩大。建成公办幼儿园100所,增加学位2.4万个,学前教育普惠资源供给更加充分。建设改造寄宿制学校500所,增加学位3万个,义务教育布局进一步优化。规范民办义务教育投入资金107亿,如期完成中央确定的目标任务。“双减”工作取得重大战果,在全国率先出台科技、文旅、体育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准入指引,中小学课后服务实现“5+2”全覆盖,“放学早、接送难、无人管”等群众关切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省跨县域招生计划较2020年减少三分之二以上,普通高中招生结构进一步优化。

这一年,持续发力增势赋能,教育服务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我省“十四五”高等学校设置规划获批实施。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3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名单,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3个学科晋级A档,实现从“0”到“3”的历史性突破。23个学科入选ESI全球前1%,标志着我省高等教育跨入地方高校领先方阵。长治医学院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中北大学获批2个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入选首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试点。新增国家级一流专业68个,总量达到195个,专业总体水平显著提升。山西医科大学获批国家级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山西中医药大学研发的国家I类新药获批进入临床研究,获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2个、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2个、国家中医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均为该领域我省零的突破。新增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一次性增量是过去20年的近一半。研究生招生规模突破2万人,高等教育在校规模首次突破100万人。构建起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1+N”政策体系,4所国家“双高”建设学校中期考核全优,职业教育驶入提质培优快车道。

这一年,全力强化要素支撑,教育发展保障能力稳步提升。构建动态稳定增长机制,“两个只增不减”目标再次实现。下达专项资金26.43亿元,受助学生130余万人次,实现教育阶段、公办民办、困难学生“三个全覆盖”。在全国率先试点开展教职员工准入查询,坚决守牢教师“入口关”,山西机电职业学院李粉霞教授被评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出台教育督导地方性法规和教育督导问责规定,进一步从制度上确立了督导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这一年,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形势稳步向好。坚决维护教育领域政治安全,实现政治大年教育系统阵地稳固、人员稳控、校园稳定。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打赢多轮校园疫情防控阻击战、遭遇战、歼灭战,史无前例地实现了研究生考试大规模异地借考,高效组织近百万省内外学生安全返乡。全力保就业稳大局,2022届高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达到82.25%,创历史新高。大力加强校园安全基础能力建设,城区小学生“放心午餐”安全保障工程民生实事成为全国典范。

刚刚过去的一年也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五年新征程的生动缩影。这五年我们走过了极不平凡、极不平静、极不平常的奋斗历程,扛过了大疫大考,经受了大风大浪,交出了優异答卷。五年来,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更加凸显。省委召开全省教育大会,对推动教育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省、市、县三级成立了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党对教育工作“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领导体系进一步健全。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年均增幅达到5.8%,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优先保障教育发展的坚定决心。五年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落实。系统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心入脑,省领导每年两次走进高校讲授思政课成为常态,起到强烈的示范带动效应。“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成效明显,“双减”政策得到有效落实,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持续加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更加完善。五年来,教育改革取得纵深突破。新时代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领域一系列根本性、引领性改革措施密集出台。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全面推行,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的“山西名片”争相涌现。五年来,教育公平底线更加扎实。“入园难、入园贵”“乡村弱、城镇挤”“择校热、大班额”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极大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省域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覆盖城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更趋完善,如期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展现了教育事业的全方位跃升。五年来,教育服务能力显著增强。高等教育立高峰、起高原,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重大科研项目和两院院士实现倍增,国家基金项目承担份额超过全省的90%,本科高校历史性实现设区市全覆盖,近百个产业学院实现全省重大战略、重点产业、重要领域全覆盖。职业教育加快实现纵向贯通、横向融通,持续为高质量发展培养能工巧匠、输送大国工匠。

二、今后五年,要着力构建教育高质量发展“六大体系”

今后五年,立足新起点,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围绕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目标,着力构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六大体系”:一是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以学校建设标准化、城乡学校一体化、师资配置均衡化、智慧教育数字化、学生关爱制度化为重点,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扩大普惠性学前资源,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推进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二是构建适应技能山西建设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大力实施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推动高职教育提质培优。深化改革创新,优化布局结构,推动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培养更多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三是构建支撑服务山西高质量发展的高等教育体系。加快“双一流”建设,鼓励和引导不同类型学校合理定位,探索特色发展新模式。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强有组织科研攻关,推动高等教育发展与我省重大战略布局紧密对接、深度契合。四是构建系统完备的教师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教师管理和发展政策体系,加快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壮大思政课教师队伍。健全“双师型”教师联合培养机制,深化基础教育教师管理综合改革,统筹教师编制配置和交流轮岗。五是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以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为目标,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有效机制,进一步打通整合普通教育、职业教育、老年教育、继续教育、社区教育等资源,多元结合丰富终身教育资源供给。六是构建科学有效的教育评价体系。发挥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持续优化教育教学秩序和综合育人环境,更加注重学生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和健康人格培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强化标准引领,完善教育督导和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进一步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

三、2023年要重点做好八项工作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尤为重要、尤为关键、尤为迫切。“2023年工作要点”对全年工作作了安排,希望大家结合实际抓好落实。这里,我重点强调八项工作。

第一,实施党建引领提升工程,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必须切实提升教育系统党建工作水平,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是持续深化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今年重点围绕教材、讲义、读本、课程和研究阐释展开,分层分类精准施策,面向领导干部实施“赋能工程”,将政治能力提升贯穿主题教育始终;
面向教职员工部署研究专项、开展示范培训和全员轮训,用创新理论和创新案例激发活力动力;
面向党外人士开展“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活动,画出最大“同心圆”;
面向学生开展“大学习领航计划”“党课开讲啦”等活动,切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二是一以贯之推动党建质量提升。要充分发挥各地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职能,健全教育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各高校要深入实施院(系)党组织书记政治能力提升等“四项计划”,推进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实现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中小学校要积极稳慎推动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健全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的体制机制。民办学校要建立党组织研究决策事项清单和党组织书记重大事项报告机制,确保党建入章、“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等重点任务落地见效。三是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把不敢腐的震慑力、不能腐的约束力、不想腐的感召力结合起来,进一步建立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体系。要聚焦教育领域突出敏感问题,一方面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另一方面对照廉政风险定期开展自查自纠,把自上而下监督和自下而上监督贯通协调起来,提高监督质效。今年将开展首批清廉学校创建示范活动,各地各校要以这项工作为牵引,持续推动廉政文化建设,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第二,实施铸魂育人提升工程,全面提升育人質量。牢牢抓住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持续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一是一体化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和“大思政课”建设工程为统领,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着力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会同省直相关部门建设一批实践教学基地,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各地各校也要利用好我省红色资源富集优势,积极组织青少年学生开展实践体验,打造“大思政课”三晋特色。二是着力构建思政育人工作新格局。今年我们将围绕高校宣传思想队伍、高校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中小学班主任等5支队伍,实施素质能力提升计划,以培训研修和实践锻炼为抓手,推进学校思政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提升育人能力和水平。去年全省高校全面开展了“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和管理试点工作,今年要继续把这项工作作为提升学校基层组织建设和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抓手,加强思政工作矩阵建设,凝聚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合力。三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要持续推动全省中小学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继续实施职业教育铸魂育人计划和中职学校校风学风建设,加快推进省市县三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要特别重视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这是总书记非常关心的一件事情。同时,今年教育部将重点部署开展全国青少年读书行动,各地各校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工程”,提高“书香校园”建设水平,大力营造全民阅读活动的浓厚氛围。

第三,实施基础教育扩容提质工程,持续办好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要集中精力破题攻坚,推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扩容提质,让人民满意教育的成色更足。一是学前教育、特殊教育要普惠发展。各地要聚焦提高公办园、普惠园在园幼儿占比,如期完成新建100所公办园任务,加大扶持普惠性民办园力度,扎实办好乡镇中心园。要落实“一人一案”“特教特办”,加快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资源中心建设,强化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保障,巩固提升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坚决做到“不落一人”。二是义务教育要推进优质均衡。各地要进一步优化义务教育布局结构和资源配置,特别是人口流入集中地区要认真摸底,提前谋划,精准匹配学位和供给关系,持续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如期完成建设改造500所寄宿制学校任务,要持续开展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县创建工作。要巩固“双减”成果,加强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治理,强化非学科类培训监管。三是县城普通高中要全面振兴。蓝佛安书记在今年省管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每个县城至少要有一所好的公办高中。各地要聚焦这一目标任务,持续优化普通高中布局结构、办学规模和公民办占比。要坚决遏制优质生源流失,今年跨县域招生人数比2020年减少五分之四。要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配齐适应选课走班所需专任教师,有效提升县中办学条件和水平。

这里我还要重点强调三件事:一是要严格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严格规范招生秩序和学籍管理,严格规范教材教辅和校园课外读物管理,切实净化基础教育生态。二是做好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工作“后半篇”文章,巩固民办义务教育占比。三是要高质量落实省政府确定的两件民生实事,确保城区小学生“放心午餐”、20万以上人口的县特殊教育“两个全覆盖”,让更多孩子得到关爱与滋养。

第四,实施职业教育达标提质工程,大力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要以提升职业学校关键能力为基础,有序有效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着力解决“小散弱”问题。一是全力实施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全省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比例年底达到80%以上,是今年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我们优化职业教育布局的一次重要契机。各地要按照“建强一批、整合一批、转型一批、集团化一批、撤销一批”的思路,加大投入力度,统筹工作合力,强力推动落实。二是继续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实施好国家和省级“双高计划”、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计划,带动全省职业学校提档升级。遴选一批办学条件达标、教学质量优良的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职普融通试点,布局建设以专项技能培养为主的特色综合高中。优化中高贯通,巩固高本贯通,探索中本贯通培养路径,为各类人才发展成长搭建多元通道。三是持续深化产教融合。紧密对接我省“产业地图”,建设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以“校中厂”“厂中校”等方式,共建共管共享服务区域经济和特色产业的省级特色产业学院,推动形成产教协同发展良好格局。推进混合所有制、股份制办学试点和集团化办学。

第五,实施高等教育“百亿工程”,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内涵建设水平。按照省委部署,计划用3年时间,安排100亿左右专项经费,通过實施6大工程 20项行动,支持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力争打造成为中西部高等教育新高地、理想求学目的地。围绕这一目标,各高校要按照“一年搭建四梁八柱、两年实现重点突破、三年全面开花结果”的要求,迅速行动起来,确保“百亿工程”开好头、起好步。今年,支持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高标准推进“双一流”建设,支持中北大学、山西医科大学等高校的优势学科建设,打造冲击新一轮“双一流”学科梯队。同时,要坚持先行先试、敢行敢试,着力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在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上先行先试。研究制定高校分类发展实施意见,统筹引导“双一流”和应用型高校在不同赛道上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紧紧抓住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的重大契机,以超常之力、非常之功,着力打破我省20年无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新增“困局”,补齐晋南地区研究生教育空缺短板,布局形成山西高等教育振兴崛起“版图”。二是在自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上先行先试。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要求,布局建设3—5个省级卓越工程师学院和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深入开展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试点;
布局建设5个左右省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5个左右专业特色学院和5个左右现代产业学院,加快培育我省急需的战略人才。全面启动本科专业“保合格、上水平、追卓越”三级认证工作,年内新增50个左右新兴应用型专业,培育50个左右特色潜力专业,重塑50个左右卓越(拔尖)人才培养改革试点专业,为“晋才晋育”夯基垒台、助力赋能。三是在提升服务山西高质量发展显示度上先行先试。聚焦十大重点产业链的关键核心技术需求,加快构建5个左右综合性重大科学研究与技术研发平台,打造山西特色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力争在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上实现新的突破。

第六,实施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培优工程,着力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今年要以三项改革为牵引,进一步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激发教师队伍活力。一是持续深化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省级层面将出台实施意见,公布实施“县管校聘”部门权责清单。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全面落实对教师人权财权事权的归口管理,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7月底前完成秋季学期“县管校聘”改革备案工作。要不断提升教师资源配置能力,结合中小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和集团化(盟区)办学模式改革,推动形成学校领导、中层干部和骨干教师参与的组团式、捆绑式交流,助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二是加快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省里正在抓紧研究制定指导意见。已全面启动改革的,要不断巩固和深化改革成果;
未启动改革的,要尽快建立以职级管理为核心的中小学校长管理体制,推动全省中小学校长由“职务”向“职业”转型。这两项改革将纳入对市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考核。三是大力推进教师职称评价改革。严格落实“破五唯”要求,修订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价办法,修订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评审条件,研制我省基层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指导条件,实行“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畅通教师多元化晋升和发展通道。同时,今年我们将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十大行动”,各地要周密部署、认真组织,推动覆盖全学段、全职业生涯周期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落地。

第七,实施教育综合改革创新工程,健全完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要顺应潮流、破立并举,充分激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机活力。一是深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这项改革事关千家万户,全省上下高度关注,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省里正在抓紧组建命题机构、建设命题基地、选聘命题教师,三管齐下推动我省命题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各地要深刻认识这项改革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强化改革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加大“真金白银”投入力度,持续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有效解决改革可能出现的师资、教室、场馆、教学设施设备等场所短缺问题。各校要围绕“怎么教、怎么学、怎么评”因校制宜、因材施教,全面提升育人水平和质量,向学生、家长、社会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二是全面提升教育治理能力。深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研制我省各学段质量评价具体标准。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推进依法治教,积极推动教育立法工作。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紧密对接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山西频道”,建设覆盖全省、多级分布、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省级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学校提档升级。建好用好山西终身学习在线平台。三是持续扩大教育交流合作水平。积极推动省政府与教育部构建部省会商新机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进省校合作12大基地建设有效实施、形成实效。继续遴选和建设10门来晋留学品牌课程,提升来晋留学生培养质量。

第八,实施教育保障能力提升工程,不断夯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要综合施策,精准发力,为教育事业发展打造坚强支撑。一是强化财政投入保障。各地要千方百计强化财力保障,通过政策设计、制度设计、标准设计,全力争取各级财政投入。在做大资金“总盘子”的基础上,要着力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坚持“小钱小气,大钱大方”,探索赋予高校更大统筹权的有效路径,强化绩效目标考核,严格奖惩管理,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二是强化教育督导保障。认真落实教育督导条例和问责实施办法,持续推进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和“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工作,指导各地补短板、增资源、提质量、促均衡。健全完善评估监测体系,开展“双减”、新高考改革、职业院校达标等专项督导,大力提升督导效能。三是强化教育安全保障。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要求,突出重大安全事故预防,坚决消除侵害师生利益违法犯罪和恶劣社会影响事件。要巩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成效,强化应急能力提升,巩固实施好城区小学“放心午餐”食品安全保障工程,坚决维护好校园安全环境。

(本文摘编自山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马骏在2023年2月27日召开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题目为编者所加。)

责任编辑栗树林

猜你喜欢建设教育国外教育奇趣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题解教育『三问』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软件导刊(2022年3期)2022-03-25什么是“好的教育”?当代陕西(2019年21期)2019-12-09自贸区建设再出发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9期)2019-05-28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电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北京教育·普教版(2018年1期)2018-01-29《人大建设》伴我成长人大建设(2017年10期)2018-01-23保障房建设更快了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推荐访问:破题 成色 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