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研究的一个新的增长点样本

【摘要】《〈共产党宣言〉汉译本与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研究》一书从马克思主义重要“概念”着手,着重论述概念的原初语境、进入中国语境后的概念流变,详细地呈现马克思主义话语变迁的历史进程。该书的主要特点,一是以概念语词变化呈现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的历史过程,二是微观实证史学研究范式下推动马克思主义文本研究,三是运用多学科研究方法推动马克思主义文本研究。该书为中共党史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学术生长点。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 党史研究 概念 文本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发行量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之一,影响与塑造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与政治信仰。以往对《宣言》这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更多的是注重对著作思想的阐释,系统研究译本版本演变,并在比较分析基础上进行语境、概念整体研究的比较少。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众多马恩经典著作汉译本的变化折射出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接受、理解的过程。可以说,版本考证与概念诠释是深化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研究的重要领域。

华东师范大学陈红娟教授新著《〈共产党宣言〉汉译本与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研究》一书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陈著),立足百年党史,进行术语分析、概念比较、版本考证、背景透视,通过梳理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汉译本的发展历史,着眼学术前沿,全方位探寻百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播、接受与内嵌于中国思想体系的历史过程,总结经验及其现实启示。视角新颖独特,论述自成体系。该书从马克思主义重要“概念”着手,着重论述概念的原初语境、进入中国语境后的概念流变,详细地呈现马克思主义话语变迁的历史进程,深化和拓展了《宣言》的研究视域,为深化马恩经典文本研究、呈现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历程以及提升当今中国话语传播力提供了方法指引与思想镜鉴。

一、以概念语词变化呈现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的历史过程

近代以来,伴随着“信仰重建”和剧烈的社会革命,对《共产党宣言》的认识过程,其实也是一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这也使得研究汉译本的演变包括词语和概念等话语体系具有深刻的意义。学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研究多重宏大叙事,集中于从整体上梳理与描述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变化,提出革命话语体系、建设话语体系、改革话语体系等,较少以某一概念为着力点透析话语变迁趋势。陈著以概念为切入点,放在历史的语境下,通过同一概念在不同文本中的变化来管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发展趋势,以小见大,凸显实证与微观研究的优势,说理透彻,有较强的说服力。

其一,作为“天朝”皇权的支撑,“天道”信仰作为中国传统精神信仰体系的基石,维系着基本的纲常伦理,构成封建君主专制体系和社会信仰的思想基础。近代外敌入侵,西学东渐,坚船利炮伴之以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和西方现代科学知识体系在客观上冲击了中国传统的信仰体系。皇朝的倒台造成“天道”信仰的崩塌,而社会革命亦催生着思想革命。在“再造信仰”体系价值观的过程中,经历了各种“主义”潮起潮落后,自我意识不断被询唤,继之唤起了对国家、民族命运的责任认知与文化自觉。我们看到,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共建党实践过程中,《共產党宣言》多个汉译本的广泛流传,无疑发挥了独特的关键作用。在标识出近代信仰走向的同时,对于中国要怎么革命、要建成一个怎样的新中国的目标和路径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关键。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革命精神谱系成为近代以来重塑信仰的精神表征,构成百年信仰和百年中国道路的精神总结。这一切,不仅可追溯到《共产党宣言》的汉译过程中“革命认识”的不断深化,而且使得研究汉译本具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其二,在“再造信仰”的过程中,陈著展现出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马克思主义核心术语、基本范畴的变化过程。马克思主义核心概念必须经过跨语际翻译与传播,方能为社会大众所理解所接受。然而,源自他者语境的马克思主义文本并不是一开始就完全融合与内嵌于中华文化,中西文化的差异使其表达形式、语言结构的转化成为必然。马克思主义核心术语进入中国后,首先在跨文化旅行中遭遇着“时空挤压”,原初语义发生显著变化。区别于以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宏大叙事,作者以《宣言》多个汉译本为个案,通过不同时期概念的变化探析相关概念在中国语境中的嬗变,呈现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的历程。比如,“公理”在晚清时期主要表现为政治正当性的基础,社会主义思潮进入中国后,“公”观念由与“私”相对立的价值、规范和意义转向与“私”合为一体,综合私之利益为“公”。“公”逐渐成为代表“大多数”、社会全体的共同利益。随着时代的变迁,译者“革命”认识不断深化,观念下的语义场也不断改变,也影响了时代读者并统摄着社会的认知方式。作者正是通过诸如“公”“社会”等核心概念的变化,在《宣言》译介与传播中描绘马克思主义核心概念中国化的进程。

其三,《宣言》核心话语的诠释转移呈现中国人对《宣言》的理解与变迁。任何阶段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译介的“效果历史”都是一定“视域”与“处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译者在译介《宣言》的同时也在理解、接受和阐释《宣言》。在解释学的框架下,译本之间概念语词的选择是译者诠释、交流和理解的重要过程。译词的使用与变化,恰能反映特定时期时局的变化与译者的认知。《宣言》译介的话语风格与语词使用因时代情境与译者风格的差异而发生显著变化。陈著中对新中国成立前后《宣言》不同版本的话语变迁进行入微分析,折射出中国人认知观念的转变。比如,新中国成立前《宣言》多个汉译本关于共产主义特征的论述中,由陈望道译本中“只是废除资本家的财产”到成仿吾、徐冰译本,博古译本中的“而是废除资产阶级的财产”,再到陈瘦石译本中的“而在废除资产阶级的财产”的话语阐释的变迁,折射出认识的深化。通过考察话语的变迁,作者强调从陈望道译本到博古译本语气色彩更加强烈,关涉对象愈发扩大化,已从资本家个人上升到资产阶级。作者通过概念、话语的变化,指出其背后正体现了时代局势的变迁。

其四,概念变化与语义重构的历程折射当下话语建构。与历史学研究概念史主要集中于爬梳概念变迁过程不同,陈著在呈现出百年间《宣言》话语语词变迁与诠释转移的脉络并进一步总结经验的同时,也为当下话语建构提供了借鉴。毕竟,厘清马克思基本概念的原初语义与概念的语义建构,既有助于从中探寻革命历史的演进,也有助于探析社会大众认知方式的变化。新媒体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受到多方面的挑战,马克思主义核心概念,如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专政、资本家等成为缺乏具体概念的抽象定性词语,部分青年对此概念缺乏明确的认知和判断。社会大众对历史概念与书写概念之间的现时代的差异感知是一个现实问题,也是当前提升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中所应该加以关注的问题。当下,传播媒介的多样化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载体,同时为传统革命史视域下话语建构模式、话语特色以及话语表达的中国化时代化提出全新的要求,这彰显出马克思主义话语塑造的复杂性。只是,当前的话语权研究偏重于从理论到理论的论证,陈著通过总结《宣言》话语变迁的经验对该问题进行观照,不仅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建构自身理论的努力与实践,而且为当下马克思主义话语建构提供了经验借鉴。可以说,陈著所研究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的问题,牵涉到对问题的跨学科解讀。

总之,陈著聚焦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进程中相关译词的调适与流变,拓宽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研究领域。

二、微观实证史学研究范式下推动马克思主义文本研究

陈著带有典型的微观实证色彩,通过微观实证研究和比较史学方法,于细微处见精神,在实证中察变迁,恰当平衡了为人忽视的语言学与社会存在实践的张力,洞察马克思主义话语在中国的曲折发展的历史进程,发掘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作者通过《宣言》汉译本描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延续性与承继性的同时,展现出作者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扎实的史料考证和辨析功底。

其一,版本考证扎实、史料翔实。《宣言》汉译本版本众多,工作量大,其中包括相关汉译本资料的收集检索、版本或版本译者信息的考证辨伪以及相关资料整理分类等。作者注重史料的科学性,在相关译介版本的选择过程中求实存真,重视史料的考辨、订正。作者在第二章、第四章对新中国成立前后《宣言》的众多汉译本进行了翔实的考证,对新中国成立前五个《宣言》汉译本、新中国成立后的六个译本进行考证,从译本的产生背景、译者履历、版本源流以及文本价值等角度展开细致的辨析、比较和论述,为我们读者清晰地呈现出《宣言》译介的历史过程与流传。值得一提的是作者鉴定了新译本,认为乔冠华译本对成仿吾译本、徐冰译本有实质意义的修改,实际上是一个新的译本。同时,陈著廓清了以往对《宣言》的误解,提出经过辨析考证后的新观点,如陈望道译本主要依据的蓝本不是英译本而是日译本;
博古译本的发行量超过30万册不是夸大事实,根据已有的统计至少发行34.6万册;
陈瘦石译本首次出版时间不是1943年而是1945年等。

其二,历史材料的广泛搜集和精确解读。陈著征引的史料大致有四类。第一类为《宣言》的各种版本。第二类为辞书,特别是作者关注了不同年代、不同辞书的直观对照,并指出流变的生成及条件。如作者搜集了近代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西学新语《新尔雅》的1906年版、1977年版,以及相关辞书1929年版(高希圣、郭真、高乔平等编:《上海科学大词典》,世界书局1929年版)、1934年版(郝墨卿:《新名词辞典》,新生命书局1934年版)、1935年版(高希圣、郭真等编:《经济科学大辞典》,科学研究社1935年版)、1980年版(许涤新:《政治经济学辞典(上册)》,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1989年版(赵永良主编:《无锡名人辞典》,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1992年版(边春光主编:《出版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版)、1994年版(孙怀仁、雍文远主编:《经济大辞典(政治经济学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版)、1999年版(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1999年版缩印本)》)、2007年版(董大年主编:《现代汉语分类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版)、2011年版(《现代汉语词典(上、下册)》,中国书籍出版社2011年版)、2017年版(商务国际辞书编辑部编:《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7年版)等众多版本。可见,作者探讨具体概念的原初指涉时关注原始资料的辞书,这也契合历史语义学的重要原则。第三类是报刊译著,作者尤其关注到近代中国早期流行的日本相关社会主义译著,如《近世社会主义》《社会党》《社会主义神髓》等。这可能也与作者早年留学日本有关,在文献的运用和解读上不难看出其语言和阅读功底。第四类是资料汇编,如《五四时期重要期刊汇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近现代出版新闻法规汇编》等。可以说,论证史料颇为丰富。与此同时也挖掘了一些学界较少关注的日本一手文献,如河上肇的《マルクスの社会主義の理論的体系》等的展现与利用,实现了史料方面的创新。总之,作者引用大量一手资料,收集与《宣言》中重要概念变迁相关的思想史史料,将《宣言》译词的变化放置于历史变迁的大环境之中进行考察,其以小见大的思想史研究方法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文本研究。

三、运用多学科研究方法推动马克思主义文本研究

陈著以政治学、中共党史党建为基础,借鉴了诠释学、考据学、文本学、历史学、语言学等其他学科的理论与研究方法,交叉运用多学科方法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文本研究。

首先,作者在第二、四章运用版本学的方法,对《共产党宣言》这一经典文本的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和演变进行考证,以支撑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思想研究,探究中国读者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认识和传播。

《共产党宣言》这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多个汉译本,很大程度上为推进近代中国的社会革命运动提供了理论的支撑和合理合法性,中国共产党人以此确立信仰、保持纯洁性,在实现社会革命的同时实现了自我革命。毛泽东说他最早读的三本书之一就是《共产党宣言》汉译本:“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记在我的心中,使我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三本书是:《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史》。”【《毛泽东自述》,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9页。】毛泽东后来在延安时期接受美国记者斯诺采访时说:“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1920年)在上海,我和陈独秀讨论我读过的马克思主义书籍。陈独秀谈他自己信仰的那些话,在我一生中可能是关键性的这个时期,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印象。”【〔美〕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东方出版社2005年版,第116—117页。】其次,作者整本书以阅读史的方法论为基本线索,对阅读主体、读者的理解接受进行细致入微的考察诠释。例如,作者通过综合1920—1949年对《宣言》阅读的日记、笔记等史料,得出阅读主体从社会知识精英拓展到中共党员的基本判断。如延安整风时期,《共产党宣言》汉译本就是广大高级党员干部的必读书,成为延安整风学习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

再次,作者借鉴了诠释学的研究方法。与以往旧观念不同,在诠释学视域下,将《宣言》视为一个开放的体系,是一个不断被诠释与进行意义生产的过程。在第三章运用伽达默尔的前理解观点,论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人对《宣言》革命话语的前理解。因为理解者处于特定历史环境、历史条件和历史地位,所以他总是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去理解和体验他所面对的文本以及不断变化的世界。

中国早期知识分子基于自身的知识结构、传统文化解读《宣言》,其中大同思想充当了中国早期知识精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前理解”。由于时代和地域的局限,“五四”前后多数人关注的是与“不患寡而患不均”等中国传统文化观念观照下的共产主义社会图景的描述,感知现代却未完全走出传统。

最后,作者将著作放置于概念史研究框架中去探求思想的流变,综合了德国的概念史学派、英国剑桥学派、法国话语分析学派的方法论原则。概念史研究正是要打破从词语到事物和从事物到词语的简单循环、在概念和现实之间引发的紧张关系【孙江:《镜像中的历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205页。】。正如,作者着重探讨了“阶级”“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消灭”“消灭私有制”“暴力”等词语在《宣言》译文中对应词的源起、语义变迁及理解。当然,这里作者在研究概念时也借鉴了语言学中的词频分析法,通过图表绘制词频变化趋势,以微观实证的方式佐证了话语变迁的趋势。可以说,作者运用概念史的研究方法,通过词频统计,展现百年间《宣言》革命话语的变迁历程。

四、有待深入探讨之处

当然,笔者在读完陈著后,也有些与该书议题有关问题的思考。这里呈现出来,一方面为日后该书再版、修改、完善提供线索,另一方面为该主题进一步深化研究梳理方向。

其一,同时期文本的比较研究。陈著以语词为线索对同一语词在不同文本中的词频进行了统计,通过图表的方式直观地呈现了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的过程。对于《宣言》汉译本则主要集中于文本考证,对同时期不同译本文本的整体性比较着墨较少。比如博古译本与陈瘦石译本,两个译本相差两年,却是两种不同话语系统形成的文本,值得进一步展开文本比较。当然,还有相同底本的汉译本,在篇幅和语词上也有差别,值得深入探讨。

其二,话语的稳定性与变动性。从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的过程来看,其话语主题随着不同的中国共产党理论主题的变迁而不断嬗變,《宣言》译本话语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整体历程之间是否存在同步性,值得商榷。从学界对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历程的研究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推动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的主题是“革命”,之后则由新中国成立后以“建设”为中心的话语向改革开放以后以“改革”为中心话语体系不断演变。而《宣言》译本话语是否也沿着“革命—建设—改革”的主题性话语不断变迁呢?还是受制于文本话语自身的稳定性,而难以反映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历程呢?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的变动性与《宣言》文本话语的稳定性之间存在怎样的关联,有待更为详尽的分析。

其三,概念史中单一概念与概念丛之间的关系。概念史的理论与方法近些年逐渐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应用,一些理论问题尚待厘清。第三章中作者对新中国成立前《宣言》中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考察,围绕“为什么要革命”“谁革谁的命”“怎样革命”的问题展开,对公理的考察主要以与之相关的“共产”“国有”“共有”“平均”等概念丛进行研究,是否遮蔽了“公理”概念本身的个性及其所承载的语义演变?如何处理概念本身以及概念丛之间形成的语义张力问题需要在学理上进一步探讨。

概而言之,陈著立意很高,角度新颖,在《宣言》甚至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既有核心概念、话语的迁徙流变,呈现百年来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的演变历程,又观照当下,具有鲜明的现实价值,为中共党史研究提供一个具有新的学术生长点的样本。

〔作者忻平,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An Example of New Growth Points in the Research of the Partys History:
A Review of Chen Hongjuans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and the Study of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t Discourse

Xin Ping

Abstract: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and the Study of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t Discourse takes important concepts of Marxism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It mainly discusses the original context of the concepts and the changes of the concepts after entering the Chinese context. Through this, it elaborates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the changing of Marxist discourse detailedly. There are several main features of this book. First, it presents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t discourse by looking at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onceptual terms. Second, it promotes the study of Marxist texts under the micro-empirical-historical research paradigm. Third, it promotes the study of Marxist texts with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 methods. This books research covers both the core concepts and the migration of the discourse, setting an example of new academic growth points for the study of the CPC history.

Keywords:The Communist Manifesto, the research of the Partys history, new growth point, concept, text

猜你喜欢共产党宣言概念文本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现代装饰(2022年1期)2022-04-19幾樣概念店现代装饰(2020年2期)2020-03-03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制造技术与机床(2019年10期)2019-10-26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中学生数理化·高一版(2018年9期)2018-10-09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中学生数理化·高一版(2017年9期)2017-12-19浅析***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8期)2016-12-26《共产党宣言》教我们怎样做合格党员新湘评论·下半月(2016年9期)2016-11-10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小学教学参考(2015年20期)2016-01-15如何快速走进文本语文知识(2014年1期)2014-02-28

推荐访问:党史 增长点 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