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研记录13篇(完整)

中班教研记录精选研讨时间1:0月23日研讨地点:多功能厅参加人员:全体教师主持人:韩**研讨主题:如何充分运用户外游戏材料,促进幼儿上下肢协调发展研讨目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研记录13篇,供大家参考。

中班教研记录13篇

中班教研记录精选篇1

研讨时间1:0月23日

研讨地点:多功能厅

参加人员:全体教师

主持人:韩**

研讨主题:如何充分运用户外游戏材料,促进幼儿上下肢协调发展

研讨目标:探索如何利用有效的材料,促进幼儿上下肢动作协调发展。

研讨过程:

一、提出教研主题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们今天研讨的主题是:如何充分运用户外游戏材料,促进幼儿上下肢协调发展。首先请各级部主任介绍一下自己的年级组在促进幼儿上下肢动作协调发展方面是如何运用材料的。

二、各级部主任反思及讨论前的质疑

1、小班级部运用游戏材料情况介绍

韩於香:幼儿上下肢动作协调我们针对投掷区和跳跃区开展的,在投掷区以投掷沙包、流星锤为主,我们发现的问题是幼儿幼儿只会前后移动,只是上肢在动,下肢得不到活动,所以,我们就投放了不同层次的材料:大小不同的报纸球、小动物投掷箱等,以增加孩子下肢的运动量。我想听一听大家更好地意见和建议。

2、中班级部运用游戏材料情况介绍

白瑞芳域,在本区孩子能通过材料与玩具互动达到跳跃动作水平的发展,有单脚跳、双脚跳等动作技能,由于设置的游戏活动较多,孩子们的兴趣高,有的孩子不愿意换区,这些孩子下肢活动运动量大,上肢活动少,怎样使上下肢活动协调发展呢,这是我们困惑的问题,根据研究主题我们采取添加适量促进上肢活动的玩具,如:增加了一些吊饰(如自制的布偶、沙包沙袋等)让孩子在跳的过程中增加一些击打动作。二是增设一些促进上肢发展的活动:如在小青蛙学本领的游戏中增加了原地套圈的活动,我觉得这是我们初步的尝试,希望多听听大家的意见。

3、大班级部运用游戏材料情况介绍

李纳:我说一下我们的投掷区,我们投放了沙包、流星锤、投篮架、套圈,在活动时,孩子只是前后移动,左右平移,动作单一,幼儿上肢容易疲劳,下肢得不到活动,产生上下肢运动量不均衡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我们也是投放了不同层次的材料,还投放了跳绳,还利用篮球编排了球操,让幼儿上下肢动作也得到充分的锻炼。老师们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主持人:刚才听了三位老师的介绍,共同存在的问题是局部身体运动多,老师很关注孩子的发展,发现问题了,孩子到这个区域时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你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

三、参与式讨论

主持人:围绕今天教研的主题,结合下午三位老师的发言,请大家发表各自的见解,以年级组分三小组讨论,园长参与讨论。

主持人:三组教师有这样一些共识:一是充分挖掘玩具材料的教育价值,增强玩具的挑战性和趣味性,做到巧妙利用。二是为幼儿提供更多自主活动的空间。在使用上引导孩子主动探索,引发孩子去想,去思考如何运用玩具,充分体现教师是幼儿活动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的作用。三是将游戏区域进行综合运用,可采取交换区域、整合区域、等多种管理方法,为孩子创设更多的游戏情境,使幼儿上下肢得到协调发展。

研讨小结:

《纲要》中提出培养体育活动的兴趣是体育活动的重要目标,最终是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纲要》中也提到要通过环境的利用有效促孩子发展,从这两点分析,区域游戏组织是多种多样的,是满足不同兴趣,不同需要的孩子的。在区域游戏中如何既满足兴趣又促进孩子的发展,区域体育活动的研究至今要重新审视,思考,是否还要按基本动作要求去分区,我们发现了跳跃区投掷区孩子的问题,如何根据孩子的发展进行分区,再者创设适宜环境,投放适宜玩具材料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能不能突破传统做法,不用动作技能的名称框住我们的思维,建议可否开展勇敢者等区域,有所创新。

中班教研记录精选篇2

研讨时间1:0月23日

研讨地点:多功能厅

参加人员:全体教师

主持人:韩**

研讨主题:如何充分运用户外游戏材料,促进幼儿上下肢协调发展

研讨目标:探索如何利用有效的材料,促进幼儿上下肢动作协调发展。

研讨过程:

一、提出教研主题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们今天研讨的主题是:如何充分运用户外游戏材料,促进幼儿上下肢协调发展。首先请各级部主任介绍一下自己的年级组在促进幼儿上下肢动作协调发展方面是如何运用材料的。

二、各级部主任反思及讨论前的质疑

1、小班级部运用游戏材料情况介绍

韩於香:幼儿上下肢动作协调我们针对投掷区和跳跃区开展的,在投掷区以投掷沙包、流星锤为主,我们发现的问题是幼儿幼儿只会前后移动,只是上肢在动,下肢得不到活动,所以,我们就投放了不同层次的材料:大小不同的报纸球、小动物投掷箱等,以增加孩子下肢的运动量。我想听一听大家更好地意见和建议。

2、中班级部运用游戏材料情况介绍

白瑞芳域,在本区孩子能通过材料与玩具互动达到跳跃动作水平的发展,有单脚跳、双脚跳等动作技能,由于设置的游戏活动较多,孩子们的兴趣高,有的孩子不愿意换区,这些孩子下肢活动运动量大,上肢活动少,怎样使上下肢活动协调发展呢,这是我们困惑的问题,根据研究主题我们采取添加适量促进上肢活动的玩具,如:增加了一些吊饰(如自制的布偶、沙包沙袋等)让孩子在跳的过程中增加一些击打动作。二是增设一些促进上肢发展的活动:如在小青蛙学本领的游戏中增加了原地套圈的活动,我觉得这是我们初步的尝试,希望多听听大家的意见。

3、大班级部运用游戏材料情况介绍

李纳:我说一下我们的投掷区,我们投放了沙包、流星锤、投篮架、套圈,在活动时,孩子只是前后移动,左右平移,动作单一,幼儿上肢容易疲劳,下肢得不到活动,产生上下肢运动量不均衡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我们也是投放了不同层次的材料,还投放了跳绳,还利用篮球编排了球操,让幼儿上下肢动作也得到充分的锻炼。老师们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主持人:刚才听了三位老师的介绍,共同存在的问题是局部身体运动多,老师很关注孩子的发展,发现问题了,孩子到这个区域时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你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

三、参与式讨论

主持人:围绕今天教研的主题,结合下午三位老师的发言,请大家发表各自的见解,以年级组分三小组讨论,园长参与讨论。

主持人:三组教师有这样一些共识:一是充分挖掘玩具材料的教育价值,增强玩具的挑战性和趣味性,做到巧妙利用。二是为幼儿提供更多自主活动的空间。在使用上引导孩子主动探索,引发孩子去想,去思考如何运用玩具,充分体现教师是幼儿活动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的作用。三是将游戏区域进行综合运用,可采取交换区域、整合区域、等多种管理方法,为孩子创设更多的游戏情境,使幼儿上下肢得到协调发展。

研讨小结:

《纲要》中提出培养体育活动的兴趣是体育活动的重要目标,最终是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纲要》中也提到要通过环境的利用有效促孩子发展,从这两点分析,区域游戏组织是多种多样的,是满足不同兴趣,不同需要的孩子的。在区域游戏中如何既满足兴趣又促进孩子的发展,区域体育活动的研究至今要重新审视,思考,是否还要按基本动作要求去分区,我们发现了跳跃区投掷区孩子的问题,如何根据孩子的发展进行分区,再者创设适宜环境,投放适宜玩具材料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能不能突破传统做法,不用动作技能的名称框住我们的思维,建议可否开展勇敢者等区域,有所创新。

中班教研记录精选篇3

教研活动时间:

20XX年XX月XX日

教研活动地点:

幼儿园办公室室

教研活动主持人:

姜治平

参加对象:

小班组全体成员

活动实录:

主持人:

我给大家呈现了一个老师,请你帮帮我?的教育案例,这也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每个老师都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什么现在孩子越来越活跃了,而生活独立能力却越来越疲软了,今天我们就以孩子的生活行为习惯这个话题为例开展互动研讨,希望大家能各抒己见,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与大家进行交流和沟通。

教师互动研讨:

计老师:

首先我觉得,对于小班的孩子,生活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靠一次两次就能达到教师预期效果的,孩子很容易忘记,例如:让孩子排队这个环节,为了让幼儿养成有序排队的习惯,我就在一日活动中进行练习,上厕所练习、户外活动练习、吃饭练习,每一次老师都要不断重复排队的要求,幼儿才能一个跟着一个排队。

崔老师:

确实,对小班孩子的生活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件难事。有的时候,在我们成人看来是很简单的一个要求,然而要在孩子身上达成的话,老师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就如刚才计老师提到的幼儿排队练习,我也在班上训练了很多次,但是效果总是不明显,我让孩子排一条直线,也就是纵向排队,孩子要么这里断开来了、要么那里挤在一起了、要么这里弯曲了、要么那里有几排了,真的是很费时间,很费精力。

主持人:

刚才两位老师结合了自己工作的实践,谈到了自己的困惑孩子的排队练习,老师要让孩子排成一个直线的队形,我就在想,孩子理解什么是直线吗?如果孩子还没有直线的概念,那么我们老师是否首先要让孩子接受直线的概念呢?有了概念的内化,孩子才可能在行动上得以体现。

孙老师:

这倒是个问题的关键所在,孩子还没有直线和曲线的概念之分,所以往往在排队的时候,排不整齐。

主持人:

对于小班的孩子,他们离开家庭,来到幼儿园,要适应集体生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刚才张老师讲到了利用孩子的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练习,这是一个不错的策略,虽然排队这是个简单的规则,但是,我们也是要让孩子在有兴趣的情感氛围下自然接受规则意识,让孩子主动获得,而不是教师的灌输。老师们还有其它的策略吗?

朴老师:

我觉得,孩子来到幼儿园,首先一定要让孩子有规则意识:这是孩子适应集体生活,开始有序活动的第一步,记得以前我总觉得孩子刚上幼儿园还小,情绪还不稳定,所以不大在意孩子行为习惯的习得,也觉得只要孩子不哭不闹,慢慢来吧,不着急的,但后来我觉得自己的这种想法不可龋因为我发现,在我组织孩子集体活动时,总有孩子进进出出的,一会儿要小便,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我抱,这个时候,我就发现,问题的严重性了,班级常规有问题了。这是我工作第一年的感受,所以工作第二年开始,我就在班级常规方面做了很大的实践,比如我要让孩子养成举手的习惯,那我就有时候一个星期就抓孩子的举手问题,一个星期不行,那就两个星期,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效果还是蛮好的。

张老师:

刚才朴老师说的方法我感觉也很有一番道理,班级常规一定要抓好,不抓好,老师的活动多半是很无效的,有了一些不要听的孩子,或者是有的孩子课堂常规不好,会影响其他孩子的倾听,我觉得教师在培养孩子课堂常规时,采用恰当的引导方式是很重要的,我一般以正面引导为主,我以班上上课认真的孩子为榜样,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比如有的孩子上课眼睛亮亮的,就引导其他孩子效仿;比如有的孩子坐得稳稳的,我会及时表扬他;比如有的孩子上课举手积极,我也会引发其他孩子给予响亮的掌声,孩子是喜欢听好话的,也很想被老师表扬,所以这些方法还是满可行的。

中班教研记录精选篇4

时间:20XX年XX月XX日下午

地点:总后六一幼儿园礼堂

参加人数:孙路(市早教所教研员)、范惠静(丰台区教研所教研员)

刘建霞(总后六一幼儿园园长)、幼儿园教师16人及业务干部3人

全国各地专家同仁近70人

主持人:范茜(总后六一幼儿园业务副园长)

活动主题:在大班区域体育活动中,如何运用玩具材料促进幼儿上下肢充分活动

活动过程:

一、提出教研专题

主持人:本学期大班设立了跳跃、平衡、投掷、钻爬、合作等5个户外区域,在活动中我们发现,幼儿有身体局部运动负荷过大的现象,如在跳跃区活动的孩子下肢运动量较大,而上肢运动量少,而在投掷区的孩子则相反,上肢运动量大,以往我们研究过区域材料的投放,基于这个基础,我们今天研的主题是:如何在区域体育活动中充分运动游戏材料,促进幼儿上下肢充分活动。首先请跳跃区、投掷区的指导老师进行一下情况介绍。

二、跳跃区、投掷区的指导老师反思与讨论前的质疑

1、跳跃区指导教师情况介绍

冯斌:跳跃区是以发展下肢为主要活动区域,在本区孩子能通过材料与玩具互动达到跳跃动作水平的发展,有单肢跳、双脚跳、行进跳等动作技能,由于设置的游戏活动较多,孩子们的兴趣高,有的孩子不愿意换区,这些孩子下肢活动运动量大,上肢活动少,怎样使上下肢活动协调发展呢,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研究重点我们试着调整,添加适量玩具,如跳竹竿时提供上肢活动的辅助材料,从上向下跳的游戏中增加了原地套圈的活动,增加了一些吊饰让孩子在跳的过程中增加一些击打动作。我觉得这是我们初步的尝试,希望多听听大家的意见。

主持人:各位老师对冯老师的发言还有哪些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提问。

一名教师质疑:请具体解释一下青蛙跳水的游戏中,跳台的高度和垫子的距离是怎样设置的?

冯教师解答。

2、跳跃区指导教师情况介绍

怀向群:我们发现本区存在的问题是,幼儿在活动中上肢动作多,下肢活动较少,只是前后移动,左右平移,下肢动作单一,幼儿上肢容易疲劳,下肢得不到活动,产生上下肢运动量不均衡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投放了不同层次的材料如不同大小的、不同重量的投掷球,高低不同的篮框等,并通过“贯兰高手”等游戏增加孩子下肢的运动量。我们想听一听大家更好的意见和建议。

一名教师质疑:在区域中提供宽而大的垫子有什么意图?

怀教师解答

范惠静:我想提出一个问题,今天你的问题是什么?你想通过今天的教研活动解决什么困惑?请求什么帮助?刚才听了两位老师的介绍,一个是上技区域指导老师,一个是下肢区域指导老师,两位老师组织的活动正好是反着的,共同存在的问题是局部身体运动多,老师很关注孩子的发展,发现问题了,孩子到这个区域时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你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

三、参与式讨论

主持人:围绕今天研的主题,结合上午观摩到的情况和下午两位老师的发言,请大家发表各自的见解。今天分四组,如以往一样其中有组织者,记录员,时间播报员,发言人,与以往不同的是来了很多观摩的老师,所以有三个与以往不同的要求,一是记录员要尽量写大字;二是发言人讲话语速要慢;三是小组研讨时间为15分钟。

也欢迎全国的各位专家参与我们的讨论。

教师自由组合分四小组讨论,市区教研员、园领导参与讨论。

四、分组发言(请各组发言人陈述自己的观点与共识)

以下是各组发言提纲

(1)小开拓者组:

1、玩具材料的运用:

1)玩具本身的功能运用

2)幼儿在活动中的使用,玩具投放以后是否发挥了它的作用

2、孩子上下肢的充分活动:玩具的运用促进上下肢充分发展,上下肢活动设置不要太牵强,教师指导幼儿使用玩具,充分发展上下肢。

(2)福娃组:

材料的投放运用

1、在层次上高低不同、宽窄不同。

2、数量上运用

3、运用环境提供合理场地。

4、如何了解和把握投掷材料的运用

5、针对个别儿童的差异,合理投放材料。

(3)亮眼睛组:

1、设置综合区来弥补上下肢不协调的问题。

2、教师多角度的观察孩子。教师应做一个观察记录,活动卡来了解每个幼儿的活动情况

3、场地、玩具的使用是否合适孩子的发展?

注意活动材料的安全使用。

中班教研记录精选篇5

时间:20XX年XX月XX日下午

地点:总后六一幼儿园礼堂

参加人数:孙路(市早教所教研员)、范惠静(丰台区教研所教研员)

刘建霞(总后六一幼儿园园长)、幼儿园教师16人及业务干部3人

全国各地专家同仁近70人

主持人:范茜(总后六一幼儿园业务副园长)

活动主题:在大班区域体育活动中,如何运用玩具材料促进幼儿上下肢充分活动

活动过程:

一、提出教研专题

主持人:本学期大班设立了跳跃、平衡、投掷、钻爬、合作等5个户外区域,在活动中我们发现,幼儿有身体局部运动负荷过大的现象,如在跳跃区活动的孩子下肢运动量较大,而上肢运动量少,而在投掷区的孩子则相反,上肢运动量大,以往我们研究过区域材料的投放,基于这个基础,我们今天研的主题是:如何在区域体育活动中充分运动游戏材料,促进幼儿上下肢充分活动。首先请跳跃区、投掷区的指导老师进行一下情况介绍。

二、跳跃区、投掷区的指导老师反思与讨论前的质疑

1、跳跃区指导教师情况介绍

冯斌:跳跃区是以发展下肢为主要活动区域,在本区孩子能通过材料与玩具互动达到跳跃动作水平的发展,有单肢跳、双脚跳、行进跳等动作技能,由于设置的游戏活动较多,孩子们的兴趣高,有的孩子不愿意换区,这些孩子下肢活动运动量大,上肢活动少,怎样使上下肢活动协调发展呢,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研究重点我们试着调整,添加适量玩具,如跳竹竿时提供上肢活动的辅助材料,从上向下跳的游戏中增加了原地套圈的活动,增加了一些吊饰让孩子在跳的过程中增加一些击打动作。我觉得这是我们初步的尝试,希望多听听大家的意见。

主持人:各位老师对冯老师的发言还有哪些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提问。

一名教师质疑:请具体解释一下青蛙跳水的游戏中,跳台的高度和垫子的距离是怎样设置的?

冯教师解答。

2、跳跃区指导教师情况介绍

怀向群:我们发现本区存在的问题是,幼儿在活动中上肢动作多,下肢活动较少,只是前后移动,左右平移,下肢动作单一,幼儿上肢容易疲劳,下肢得不到活动,产生上下肢运动量不均衡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投放了不同层次的材料如不同大小的、不同重量的投掷球,高低不同的篮框等,并通过“贯兰高手”等游戏增加孩子下肢的运动量。我们想听一听大家更好的意见和建议。

一名教师质疑:在区域中提供宽而大的垫子有什么意图?

怀教师解答

范惠静:我想提出一个问题,今天你的问题是什么?你想通过今天的教研活动解决什么困惑?请求什么帮助?刚才听了两位老师的介绍,一个是上技区域指导老师,一个是下肢区域指导老师,两位老师组织的活动正好是反着的,共同存在的问题是局部身体运动多,老师很关注孩子的发展,发现问题了,孩子到这个区域时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你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

三、参与式讨论

主持人:围绕今天研的主题,结合上午观摩到的情况和下午两位老师的发言,请大家发表各自的见解。今天分四组,如以往一样其中有组织者,记录员,时间播报员,发言人,与以往不同的是来了很多观摩的老师,所以有三个与以往不同的要求,一是记录员要尽量写大字;二是发言人讲话语速要慢;三是小组研讨时间为15分钟。

也欢迎全国的各位专家参与我们的讨论。

教师自由组合分四小组讨论,市区教研员、园领导参与讨论。

四、分组发言(请各组发言人陈述自己的观点与共识)

以下是各组发言提纲

(1)小开拓者组:

1、玩具材料的运用:

1)玩具本身的功能运用

2)幼儿在活动中的使用,玩具投放以后是否发挥了它的作用

2、孩子上下肢的充分活动:玩具的运用促进上下肢充分发展,上下肢活动设置不要太牵强,教师指导幼儿使用玩具,充分发展上下肢。

(2)福娃组:

材料的投放运用

1、在层次上高低不同、宽窄不同。

2、数量上运用

3、运用环境提供合理场地。

4、如何了解和把握投掷材料的运用

5、针对个别儿童的差异,合理投放材料。

(3)亮眼睛组:

1、设置综合区来弥补上下肢不协调的问题。

2、教师多角度的观察孩子。教师应做一个观察记录,活动卡来了解每个幼儿的活动情况

3、场地、玩具的使用是否合适孩子的发展?

注意活动材料的安全使用。

中班教研记录精选篇6

教研活动时间:

20XX年XX月XX日

教研活动地点:

幼儿园办公室室

教研活动主持人:

姜治平

参加对象:

小班组全体成员

活动实录:

主持人:

我给大家呈现了一个老师,请你帮帮我?的教育案例,这也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每个老师都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什么现在孩子越来越活跃了,而生活独立能力却越来越疲软了,今天我们就以孩子的生活行为习惯这个话题为例开展互动研讨,希望大家能各抒己见,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与大家进行交流和沟通。

教师互动研讨:

计老师:

首先我觉得,对于小班的孩子,生活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靠一次两次就能达到教师预期效果的,孩子很容易忘记,例如:让孩子排队这个环节,为了让幼儿养成有序排队的习惯,我就在一日活动中进行练习,上厕所练习、户外活动练习、吃饭练习,每一次老师都要不断重复排队的要求,幼儿才能一个跟着一个排队。

崔老师:

确实,对小班孩子的生活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件难事。有的时候,在我们成人看来是很简单的一个要求,然而要在孩子身上达成的话,老师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就如刚才计老师提到的幼儿排队练习,我也在班上训练了很多次,但是效果总是不明显,我让孩子排一条直线,也就是纵向排队,孩子要么这里断开来了、要么那里挤在一起了、要么这里弯曲了、要么那里有几排了,真的是很费时间,很费精力。

主持人:

刚才两位老师结合了自己工作的实践,谈到了自己的困惑孩子的排队练习,老师要让孩子排成一个直线的队形,我就在想,孩子理解什么是直线吗?如果孩子还没有直线的概念,那么我们老师是否首先要让孩子接受直线的概念呢?有了概念的内化,孩子才可能在行动上得以体现。

孙老师:

这倒是个问题的关键所在,孩子还没有直线和曲线的概念之分,所以往往在排队的时候,排不整齐。

主持人:

对于小班的孩子,他们离开家庭,来到幼儿园,要适应集体生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刚才张老师讲到了利用孩子的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练习,这是一个不错的策略,虽然排队这是个简单的规则,但是,我们也是要让孩子在有兴趣的情感氛围下自然接受规则意识,让孩子主动获得,而不是教师的灌输。老师们还有其它的策略吗?

朴老师:

我觉得,孩子来到幼儿园,首先一定要让孩子有规则意识:这是孩子适应集体生活,开始有序活动的第一步,记得以前我总觉得孩子刚上幼儿园还小,情绪还不稳定,所以不大在意孩子行为习惯的习得,也觉得只要孩子不哭不闹,慢慢来吧,不着急的,但后来我觉得自己的这种想法不可龋因为我发现,在我组织孩子集体活动时,总有孩子进进出出的,一会儿要小便,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我抱,这个时候,我就发现,问题的严重性了,班级常规有问题了。这是我工作第一年的感受,所以工作第二年开始,我就在班级常规方面做了很大的实践,比如我要让孩子养成举手的习惯,那我就有时候一个星期就抓孩子的举手问题,一个星期不行,那就两个星期,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效果还是蛮好的。

张老师:

刚才朴老师说的方法我感觉也很有一番道理,班级常规一定要抓好,不抓好,老师的活动多半是很无效的,有了一些不要听的孩子,或者是有的孩子课堂常规不好,会影响其他孩子的倾听,我觉得教师在培养孩子课堂常规时,采用恰当的引导方式是很重要的,我一般以正面引导为主,我以班上上课认真的孩子为榜样,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比如有的孩子上课眼睛亮亮的,就引导其他孩子效仿;比如有的孩子坐得稳稳的,我会及时表扬他;比如有的孩子上课举手积极,我也会引发其他孩子给予响亮的掌声,孩子是喜欢听好话的,也很想被老师表扬,所以这些方法还是满可行的。

中班教研记录精选篇7

在贯彻《纲要》、解读《纲要》的实践活动中,幼儿教师又经历了一次观念更新——实践反思——自我成长的重大洗礼,开始并注重教育反思成为我们在实践中的最大收获,有力地推动了我园教研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广大教师在活动中不断思考、审视、反省、确定、分析、总结,不断调整教育行为,自身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下头结合我园教研活动,谈谈我的认识和反思。

一、经过“一课多研”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在反思中学习

每学期班级教育总结时,我们要求教师对教材中有难于把握或有困惑的问题都写在上头,以便在来年用“一课多研”的方法解决,即“一个资料,多人讲或一个资料一人多次讲”。我们把课后的研讨作为重点,使每个教师在讨论中,找到解决的办法和对策,有效地促进了教师间的学习。

如大班的《认识日历》,在三个平行班由三名教师来上,资料目标相同,可是教育效果各不相同。我们在讨论时,孙悦教师感触最深:“时间概念对幼儿来说较为抽象,尽管我在活动中,把各种日历、月历、年历都用上了,孩子们就是难以配合,可是丁丽教师将年历进行了拟人化——年妈妈有许多日娃娃,住在大小不一的月房子里,孩子们学习兴趣很高,还发现了闰月的问题,孩子们主动学习的进取性也调动起来了,以前我总是认为是孩子的问题,此刻看来完全是我自我的职责,这样的教研活动太有说服力了,不用大家说,我自我脸就红了”。

分析评价:“一课多研”比以前由指定教师承担的观摩课和示范课更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过去“本事强的教师机会多,本事差的教师远远躲”,此刻教师在相互的学习中,激发了潜在的本事,加强自身学习成为了教师的自觉行为,别人的事变成自我的事。之后孙悦教师在《认识时钟》的教育活动中,把分针、时针形象化,小白兔与小乌龟赛跑,孩子们学起来饶有兴趣,教师不仅仅体验到了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愉悦,更重要的是在“一课多研”中学会了寻找差距,学会了反思,找到了教师人人学习的动力。

二、经过专题研讨活动,促进教师在反思中研究

如果说:“一课多研”是展开教师互相之间的学习竞赛,那“专题研讨”就是体现了班与班之间进行的竞赛,如五大领域或薄弱学科方面的研讨,充分发挥了各班级教师之间的合作力量。

如我们搞的区域活动研讨,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区域活动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活动,可是由于孩子们多,需要准备的半成品、材料也多,孩子们精力较分散。所以,幼儿园里常常是有参观的、检查的,才组织孩子们玩,平常就放在玩具柜里或收起来。

案例一:大一班在开展了丰富的区域活动,孩子们见有客人来,就“人来疯”,一会玩这,一会玩那,气的教师顾这顾不了那。大二班的孩子们在玩娃娃市场,孩子们细声细语买卖着东西,悄然无声,没有真正投入,有点闷。

“针对区域活动难组织”这一专题,我们进行了讨论分析:大一班乱的原因是不经常玩,孩子们什么都想玩玩。大二班闷的原因是孩子们没有体验,像做“秀”。另外还有材料不足孩子多,不容易组织,使得有的活动玩一次就够了,孩子不能长久坚持兴趣的问题。

解决对策:

1、针对孩子多,每月少开几个区域,材料让孩子们平时多收集,分梯次分阶段进行。

2、开放的时间长一些,开设的区域从幼儿意愿出发,尊重幼儿选择。

3、多开发适合幼儿的本土资源材料。

对策的实施改变了区域活动质量,大一、大二班在区域活动中有了新举措,收到了好效果。

案例一:大一班,在美术教研活动的基础上,开设以美术为基础资料的各种活动,活动资料由易到难,纸屑粘贴、彩沙拼图等精彩纷呈,孩子们井然有序,活而不乱,津津乐道。

大二班,以编织蜡染为基本材料,进行纸编、草编、线编各种简单趣味的蜡染技术,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发展了幼儿的动手动脑本事,幼儿玩的乐此不疲。

分析评价:这两班的活动,既丰富又突出了特色,引起全体教师的关注。区域活动资料要围绕班级的课题研究或教研活动,有针对性地选择资料,对幼儿感兴趣的活动要不断加深难度。以大一班为例面面俱到,华而不实的区域活动不能推进幼儿的可持续性的发展,教师从幼儿的本事出发,让所有幼儿都能体验成功的欢乐,教师也在区域活动的组织探讨中找到了解决对策。

三、经过“课题研究”活动,促进教师在反思中成长

过去我园是以青年骨干教师为主,成立课题小组,然后根据自我的计划完成自我的子课题,也就是说写一篇“心得”或“经验”。此刻我们由从教师中征集的问题入手提炼出急需解决的问题,拟定园本教研课题,由全体教师完成。

**年,我园提出“在艺术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的课题研究。各班教师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除了在音乐、美术的团体活动中下功夫,还注重在日常生活中的对孩子情趣的培养。大一班《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大二班《经过文学活动激发幼儿的艺术情感》;大三班《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中班《在形体训练中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分别从这四个子课题开始研究,由于各班找到了研究的切入点,有可操作性,教师研究起来有信心,课题研究较为顺畅。在20**年庆“六一”活动中,孩子们各个上阵,室内外到处是孩子们的美术作品。孩子们编织、蜡染、粘贴精彩纷呈,舞蹈、歌声引人入胜,诗歌朗诵、讲故事绘声绘色。一时间,幼儿园里成了歌的海洋、画的世界。课题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

分析评价:这样的课题研究,能够从教师的实际工作出发,既减轻了教师的为难情绪。也能使课题研究更深入更有价值,让教师在反思中成长。

经过以上教研活动,广大教师迅速成长,他们不满足于课堂效果分析,能独立思考,自我反思。正如波列亚所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我求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对孩子的学习是这样,对教师的学习也是如此。尤其是三者之间结合起来,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调动了教师的进取性,并能逐渐构成我园开展教研活动的长效机制。可是,我们的教研水平有待提高,我们的教研缺乏相应的理论依据和专业机构的指导,今后,我们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谋求发展,为幼儿的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中班教研记录精选篇8

活动时间

2018年1月17日

活动地点

一楼园厅

参加活动人员

常银环、尹荣、江粉玲、魏珍珠、程玉梅、郑沙沙、刘凡、曹晓珍、冯洁、

教研资料

中班建构区交流研讨活动

教研记录:

一、组织中班教研组全体教师进行“各班建构区活动开展情景”的探讨,使我园当前中班建构区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二、教师们对本班建构区活动开展情景进行分享,相互交流,出谋划策。

尹荣:目前中班幼儿熟悉搭建材料,了解其特点,搭建有高度,丰富。对搭建材料的形状,大小,搭建方法更加的熟悉。会垒高、围拢、延长、盖顶等技能,个别有合作,能够熟悉了解材料的特性,能够装饰建构作品。一样的物品能排列,组合,架空搭建,对称搭建。如:搭建一个房子以后,封顶,幼儿有自我的想法,能自主分工。

常银环:孩子创造思维的扩展遇到问题,首先丰富幼儿的经验,孩子很会观察他人的结构性为,并把自我的动作和他人的行为匹配,与头脑中的经验匹配,他们模仿产生浓厚的兴趣,乐意模仿建筑物,模仿他人的建筑。

程玉梅:孩子在搭建游戏过程中的搭建兴趣不持久,坚持性不够,形式单一。突破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又投放了新材料,各种形状、大小不一样的板材,和手工房屋。将教师在活动中主角指导者和参与者降为了幼儿游戏的纪律维持者。

郑沙沙:在开展游戏前对幼儿的要求规则不明确导致幼儿把材料抱一堆,无目的、无计划地堆放、搭建。侧重辅助材料,不够丰富,形式单一,材料少,幼儿的生活经验需要加强。材料的多样化丰富了,才能帮忙幼儿打开创造性思维,有足够的材料供其选择。

活动效果:

经过这次的教研活动,教师们从自身的经验到理论的学习,从材料的投放到教师的指导,每位教师都认真学习、进取讨论。在以后的结构游戏指导中为教师的推进游戏进程有了必须的帮忙。

中班教研记录精选篇9

(一)新学期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实现老带小,成熟带新手的目标。

(二)新学期计划

L、指导思想:

三个聚焦——聚焦管理,聚焦师资,聚焦课堂(具体有业务负责,尝试推门听课制度和半天跟班制度)。各部门要充分领会并落实园务计划内容。

主要工作目标:

1、加强民主管理,培植校园文化。

2、以开发和建设园本课程为核心,推进幼儿园特色建设。

3、加强教育科研,扎实课题研究,提高保教质量。

4、重视各类人员的园本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5、优化后勤管理,加大三大员管理力度。

具体工作与措施:

1、加强民主管理,培植校园文化

(1)配置校园文化,继续做好一日三巡,明确每月的侧重点,考虑围绕四大领域做好保教指导。

(2)提炼有价值的管理经验,向姐妹园辐射,起到一级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2、加强各类人员的园本培训,提高教职工队伍整体素质。

(1)重视师德师风建设。

(2)加强中层队伍建设。尝试推出干事和志愿者岗位。岗位胜任能力和高于教师的思想境界。

(3)加强教师专业建设。

(4)重视后勤队伍建设。

3、加强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促进幼儿园内涵发展。

(1)加强教研组建设和课堂教学活动研讨。做好一课三研和常规课的指导。

(2)开发和建设园本课程,进一步推进幼儿园特色建设。本学期完成课程方案。

(3)以课题研究为契机,提高科研绩效。

4、优化各项管理,后勤工作做到精细化。体现节约原则。

(1)强化保育管理。做好保育员、营养员培训。

(2)狠抓安全卫生管理。

(3)重视食堂管理。确保“过得了检查,经得起抽查”。

5、扎实家长管理。

家长工作要纳入保教、纳入班级。注重信息化使用。

6、每月活动安排。

中班教研记录精选篇10

教研活动时间:。.。x年2月25日

教研活动地点:幼儿园教研室

教研活动主持人:李**

参加对象:全体教师

活动实录:

主持人:在一日常规中,教师制定的常规就是要确保幼儿安全,发展幼儿的自我意识及自我管理本事。规则的制定原本为了促进幼儿的良好发展,它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最终目的。但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往往存在着为管而管的误区。我们中班级部就“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一日常规”这一主题进行教研活动。中班全体教师带着自我的经验与心得进行了一次应对面的交流。

王教师:常规是社会的客观存在,幼儿期是个体个性构成的重要时期,逐步认识、理解和掌握活动中的常规是必要的。常规对幼儿秩序感的建立及保障幼儿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常规的培养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一项长期的延续性工作,教师要注意从多种途径来对幼儿进行常规方面的培养。今日就请各位教师围绕主题,结合自我的经验说说自我的观点和看法。

赵教师:让孩子构成一种规则意识。首先让孩子明确自我应当做什么,一些小细节不能忽略掉了,例如:锻炼后要洗手。为坚持环境整洁,洗手后的水要尽量甩在水池里等。其次,教师要督促孩子将每一个环节都进行好,从而逐渐构成必须的规则,如洗手时不玩水,午睡时不和别人说话等,这都需要教师给幼儿一个明确的概念,并且要一如既往的实施下去,让孩子慢慢构成一种规则意识,久而久之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秦教师:常规的制定要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尊重幼儿的要求。幼儿一日常规的培养,还要注意趣味性,例如:认识小水杯、毛巾的标志时,如果由教师指定,幼儿就不容易记住,效果就极差。我们要注意从幼儿兴趣出发,让幼儿根据自我的意愿选择喜欢的图案贴在小水杯、毛巾架上,再经过教师平时检查、询问进行强化,幼儿便能在很短的时间里认识自我的物品,所以常规的制定从兴趣出发很重要。

岳教师:运用榜样示范法,让幼儿自觉遵守常规,富浅显的道理于榜样事件中,为幼儿供给正确范例,引起幼儿模仿,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为主,生活经验有限,仅有具体生动的形象供给给幼儿才能引起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学习模仿的兴趣。要大声地批评一个人还不如笑着表扬另一个人。

张教师:首先,教师要做个有心人,提高孩子对教师的信任和喜爱,教师要注意抓住幼儿的心理,用爱心去博得幼儿信任,异常是一些“个性幼儿”。其次,树立榜样,要给孩子以正面的指导,孩子是最爱模仿教师的,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进入孩子的脑中,教师一些好行为都在无意中被孩子模仿并理解着。所以,我们应当严格要求自我,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仅有这样,幼儿的常规才会严谨有序。再次,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自觉自愿的构成良好的常规习惯也很重要。

王教师:规则的制定要着眼于孩子的发展,如何抓好幼儿的一日活动常规,我们的心得是:教师认真制订一日活动计划,各个环节的过渡要相当的紧凑,主配班教师之间的配合也要相当默契。在环节过渡时是幼儿比较混乱的时候,教师不能让幼儿无所事事,除了认真上好每个活动外,必要时还能够同他们一齐进行小游戏。另外,让幼儿参与规则的制订也有利于良好常规的培养。如在“贴人”的游戏中,以前让幼儿三人一组玩,但总有幼儿轮不到,之后经过幼儿自我讨论,干脆六人一组,这样决定,效果果然不错,这样有更多幼儿参与游戏的同时也解决了常规问题。

李教师:主角游戏中的常规也尤为重要。教师要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游戏条件,供给充足的、丰富的、可塑性强而富有吸引力的游戏氛围。教师要以好朋友的身份出此刻他们眼前,无意中灌输孩子各种知识的储备,潜移默化的把规则印入孩子的脑海。教师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就能够丰富幼儿游戏的资料和情节。如此简便的引导能够让孩子既自由又自觉地遵守规则。

王教师: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逐步构成规则意识。就拿主角游戏来说吧,教师能够以一种主角的身份参与在幼儿的游戏中,经过教师与幼儿、主角与主角之间的互动对幼儿的游戏规则进行指导。另外,能够让幼儿经过相互间的讨论来解决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需充当一个参与者、发问者、倾听者和解决问题的帮忙者。充分体现幼儿的主动性。

程教师:各项规则的制定要贴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教师要明确该用什么心态来维持班上的常规,当孩子做出违反常规的举动时,我们要了解是什么原因让孩子无法遵守规则,是忘记了是不懂还是孩子的生理、心里还没有发展出足够的自制力有时问题不必须都出此刻孩子身上,也许是某一项常规根本不适合该年龄层的孩子,所以常规的制定要贴合孩子的年龄特征,让他们尽可能的了解一日生活的安排,如果各个环节过渡紧凑、有序,那么良好的一日常规的构成也并非难事。

李教师: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树立常规。中班的幼儿,自我意识强,他人意识差,行为表现中处处以自我为主,我们能够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认识自我,自我协调,让他们明白要礼貌待人,从而对事物有一种正确的态度,慢慢构成一种常规意识。

石教师:的确,规则的制定要着眼于孩子的发展。规则的实施要推动孩子的发展。要让孩子在自由的活动中理解纪律,要让他们由理解而愉快地理解和遵守团体的规则。

后记:本次教研活动中每位教师就自我遇到的问题或普遍存在的现象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讨论的过程中有部分教师的观点和看法相似,为了便于整理,我们将相同的观点收集在了一齐。另外,交流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具体实例也不一一列举了。教研教研活动是教师交流的平台,是一次相互学习的机会。教师们在交流与学习中不断地成长与成熟!

中班教研记录精选篇11

活动时间:

****年11月25日

活动地点:

幼儿园多功能厅

教研组长:

XXX

参研人员:

幼儿园教师

教研主题:

游戏材料投放的有效性与多功能利用的讨论

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这是《规程》的基本观点之一,也是幼儿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材料是幼儿游戏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游戏的工具,幼儿是通过使用各种材料在游戏中学习的。因此,它更是幼儿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载体。材料不同,幼儿操作方法不同,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经验也就不同;随着幼儿园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我们幼儿园在环境材料创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初步成效。游戏中着力于情趣性、操作性和选择性;更注重了材料的多功能利用,让幼儿自己去努力,自己去实践、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本学期我园开展了以四大游戏为主题的各项游戏活动,大家也制作、投放了许多的游戏材料,那么在孩子的实际操作中,老师们会以观察者、记录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去关注游戏的进程;那么,通过今天的活动请老师们谈谈你对游戏材料投放的有效性是如何理解的?

研究目标:

1、教师积极参与讨论,解决材料投放的。有效性问题,帮助教师适时的投放材料,丰富孩子的游戏。

2、通过自身体验和相互探讨,知道“材料”在运用上是有多用途的,我们应创造性的开发它的用途。

3、鼓励教师大胆发言,阐明自己的观点。

活动准备:

1、幼儿游戏展示。

2、白纸、笔。

活动过程:

一、活动前言,抛出话题:你对游戏材料投放的有效性是如何理解的?(教师交流看法:激发幼儿兴趣、预设目标,操作性、探究性)

二、围绕要点,查找问题,解决问题。

主持人:刚在老师谈了一些你们对材料投放的有效性的理解,那么,在今天的游戏中,你投放了那些材料,孩子在使用材料过程中,你们又发现了那些问题?

参研教师自由发言:

1、提出问题。

2、解决问题:通过互动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活动延伸:如何让材料在其他领域发挥他的功用。

主持人:(一日活动行为细则)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安全、卫生、可变,具有多种教育价值的游戏材料;作为老师更应观察、发现材料多方面的用途,在幼儿的活动中老师们已经发现材料的多用性,那么,如何让材料在其他领域发挥他的功用呢?现在请请老师们选一个材料分组讨论并进行设计。

分组讨论:大、中、小班,各选一个材料商讨材料的多功能利用。

各组推荐一个中心发言人介绍做法,形式不限。

四、小结:还有很多值得大家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有待大家在实践中不断

挖掘和探讨以促进幼儿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最终达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目的,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下次讨论的议题:表演游戏中,老师应如何有效的指导。

中班教研记录精选篇12

(一)新学期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实现老带小,成熟带新手的目标。

(二)新学期计划

L、指导思想:

三个聚焦——聚焦管理,聚焦师资,聚焦课堂(具体有业务负责,尝试推门听课制度和半天跟班制度)。各部门要充分领会并落实园务计划内容。

主要工作目标:

1、加强民主管理,培植校园文化。

2、以开发和建设园本课程为核心,推进幼儿园特色建设。

3、加强教育科研,扎实课题研究,提高保教质量。

4、重视各类人员的园本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5、优化后勤管理,加大三大员管理力度。

具体工作与措施:

1、加强民主管理,培植校园文化

(1)配置校园文化,继续做好一日三巡,明确每月的侧重点,考虑围绕四大领域做好保教指导。

(2)提炼有价值的管理经验,向姐妹园辐射,起到一级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2、加强各类人员的园本培训,提高教职工队伍整体素质。

(1)重视师德师风建设。

(2)加强中层队伍建设。尝试推出干事和志愿者岗位。岗位胜任能力和高于教师的思想境界。

(3)加强教师专业建设。

(4)重视后勤队伍建设。

3、加强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促进幼儿园内涵发展。

(1)加强教研组建设和课堂教学活动研讨。做好一课三研和常规课的指导。

(2)开发和建设园本课程,进一步推进幼儿园特色建设。本学期完成课程方案。

(3)以课题研究为契机,提高科研绩效。

4、优化各项管理,后勤工作做到精细化。体现节约原则。

(1)强化保育管理。做好保育员、营养员培训。

(2)狠抓安全卫生管理。

(3)重视食堂管理。确保“过得了检查,经得起抽查”。

5、扎实家长管理。

家长工作要纳入保教、纳入班级。注重信息化使用。

6、每月活动安排。

中班教研记录精选篇13

教研活动时间:。.。x年2月25日

教研活动地点:幼儿园教研室

教研活动主持人:李**

参加对象:全体教师

活动实录:

主持人:在一日常规中,教师制定的常规就是要确保幼儿安全,发展幼儿的自我意识及自我管理本事。规则的制定原本为了促进幼儿的良好发展,它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最终目的。但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往往存在着为管而管的误区。我们中班级部就“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一日常规”这一主题进行教研活动。中班全体教师带着自我的经验与心得进行了一次应对面的交流。

王教师:常规是社会的客观存在,幼儿期是个体个性构成的重要时期,逐步认识、理解和掌握活动中的常规是必要的。常规对幼儿秩序感的建立及保障幼儿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常规的培养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一项长期的延续性工作,教师要注意从多种途径来对幼儿进行常规方面的培养。今日就请各位教师围绕主题,结合自我的经验说说自我的观点和看法。

赵教师:让孩子构成一种规则意识。首先让孩子明确自我应当做什么,一些小细节不能忽略掉了,例如:锻炼后要洗手。为坚持环境整洁,洗手后的水要尽量甩在水池里等。其次,教师要督促孩子将每一个环节都进行好,从而逐渐构成必须的规则,如洗手时不玩水,午睡时不和别人说话等,这都需要教师给幼儿一个明确的概念,并且要一如既往的实施下去,让孩子慢慢构成一种规则意识,久而久之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秦教师:常规的制定要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尊重幼儿的要求。幼儿一日常规的培养,还要注意趣味性,例如:认识小水杯、毛巾的标志时,如果由教师指定,幼儿就不容易记住,效果就极差。我们要注意从幼儿兴趣出发,让幼儿根据自我的意愿选择喜欢的图案贴在小水杯、毛巾架上,再经过教师平时检查、询问进行强化,幼儿便能在很短的时间里认识自我的物品,所以常规的制定从兴趣出发很重要。

岳教师:运用榜样示范法,让幼儿自觉遵守常规,富浅显的道理于榜样事件中,为幼儿供给正确范例,引起幼儿模仿,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为主,生活经验有限,仅有具体生动的形象供给给幼儿才能引起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学习模仿的兴趣。要大声地批评一个人还不如笑着表扬另一个人。

张教师:首先,教师要做个有心人,提高孩子对教师的信任和喜爱,教师要注意抓住幼儿的心理,用爱心去博得幼儿信任,异常是一些“个性幼儿”。其次,树立榜样,要给孩子以正面的指导,孩子是最爱模仿教师的,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进入孩子的脑中,教师一些好行为都在无意中被孩子模仿并理解着。所以,我们应当严格要求自我,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仅有这样,幼儿的常规才会严谨有序。再次,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自觉自愿的构成良好的常规习惯也很重要。

王教师:规则的制定要着眼于孩子的发展,如何抓好幼儿的一日活动常规,我们的心得是:教师认真制订一日活动计划,各个环节的过渡要相当的紧凑,主配班教师之间的配合也要相当默契。在环节过渡时是幼儿比较混乱的时候,教师不能让幼儿无所事事,除了认真上好每个活动外,必要时还能够同他们一齐进行小游戏。另外,让幼儿参与规则的制订也有利于良好常规的培养。如在“贴人”的游戏中,以前让幼儿三人一组玩,但总有幼儿轮不到,之后经过幼儿自我讨论,干脆六人一组,这样决定,效果果然不错,这样有更多幼儿参与游戏的同时也解决了常规问题。

李教师:主角游戏中的常规也尤为重要。教师要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游戏条件,供给充足的、丰富的、可塑性强而富有吸引力的游戏氛围。教师要以好朋友的身份出此刻他们眼前,无意中灌输孩子各种知识的储备,潜移默化的把规则印入孩子的脑海。教师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就能够丰富幼儿游戏的资料和情节。如此简便的引导能够让孩子既自由又自觉地遵守规则。

王教师: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逐步构成规则意识。就拿主角游戏来说吧,教师能够以一种主角的身份参与在幼儿的游戏中,经过教师与幼儿、主角与主角之间的互动对幼儿的游戏规则进行指导。另外,能够让幼儿经过相互间的讨论来解决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需充当一个参与者、发问者、倾听者和解决问题的帮忙者。充分体现幼儿的主动性。

程教师:各项规则的制定要贴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教师要明确该用什么心态来维持班上的常规,当孩子做出违反常规的举动时,我们要了解是什么原因让孩子无法遵守规则,是忘记了是不懂还是孩子的生理、心里还没有发展出足够的自制力有时问题不必须都出此刻孩子身上,也许是某一项常规根本不适合该年龄层的孩子,所以常规的制定要贴合孩子的年龄特征,让他们尽可能的了解一日生活的安排,如果各个环节过渡紧凑、有序,那么良好的一日常规的构成也并非难事。

李教师: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树立常规。中班的幼儿,自我意识强,他人意识差,行为表现中处处以自我为主,我们能够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认识自我,自我协调,让他们明白要礼貌待人,从而对事物有一种正确的态度,慢慢构成一种常规意识。

石教师:的确,规则的制定要着眼于孩子的发展。规则的实施要推动孩子的发展。要让孩子在自由的活动中理解纪律,要让他们由理解而愉快地理解和遵守团体的规则。

后记:本次教研活动中每位教师就自我遇到的问题或普遍存在的现象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讨论的过程中有部分教师的观点和看法相似,为了便于整理,我们将相同的观点收集在了一齐。另外,交流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具体实例也不一一列举了。教研教研活动是教师交流的平台,是一次相互学习的机会。教师们在交流与学习中不断地成长与成熟!

推荐访问:中班 教研 记录 中班教研记录精选100篇 中班教研记录精选题目 中班教研记录精选20篇 中班教研记录40篇 中班教研记录100篇简短 中班教研记录内容范文幼儿园 中班教研活动记录表30篇 中班教研活动记录教研内容 幼儿园中班教研活动记录40篇2020 中班教研记录100篇最新